顺风车“不顺风”,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   

  • 来 源:
  • 时 间:2019-01-25 10:50:12

  2018年8月,浙江乐清一名20岁少女乘坐滴滴顺风车时,在途中被驾驶员抢劫后杀害并抛尸。而仅仅在3个月前,相似的一幕已经上演过:郑州航空港一名21岁的空姐凌晨在搭乘滴滴顺风车前往市区途中遭司机杀害。针对新发生的凶案,滴滴公司的应对几乎如出一辙:宣布承认平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向遇害乘客家人以及公众道歉,进行自查整改,加强合规化运营,并在全国下线顺风车业务。

  前有郑州空姐案,近有乐清少女案,作为一种共享出行方式,顺风车安全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除关注滴滴平台是否担责、担何种责任外,也引发了大家对如何做好共享出行中安全保障的理性思考。目前看来,共享出行要做到既便捷又安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同于专车和快车这种类似出租车的网约车平台,顺风车这种“顺路拼车”的方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享经济出行模式。它不以盈利为目的,可以分摊出行成本,最大程度优化交通资源配置,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都具有积极意义,但同时顺风车的互助模式导致其具有很强的社交属性,很多人利用平台聊天、交朋友等,在增加便利性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风险。

  安全与需求的权衡

  乐清事件的第一个焦点是司机钟某的犯罪行为已经有预兆,前一天可以说是犯罪未遂,并已经被乘客投诉到滴滴平台,但遗憾的是滴滴平台并未及时处理,仍允许其继续接单,酿成了随后的恶性事件。对此,滴滴在声明中也明确承认,自身在投诉处理上未做到及时有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客观来说,滴滴作为一个信息中介服务提供商,每天要面对海量的用户投诉行为,滴滴的优势在线上能力,对线下发生的纠纷,经常陷入双方各执一词的困局,而车内又没有录音、视频等可以供线上审核的证据,因此确实难以对相关投诉的真实性作出准确且及时的判断。

  

 

  在此情况下,平台企业如何处理投诉纠纷实际体现的是企业价值观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安全与需求的权衡。一种选择是在乘客无法提供确切证据的情况下,平台不对司机采取措施,优先保证运力、满足需求;另一种选择是优先保证安全,对这种投诉采取宁可错杀一千的态度,先对司机采取禁止接单的措施,要求司机承担自证清白的责任。显然前一种是将安全责任交给乘客,需求优先的态度;后一种是将安全责任交给

版权所有:晋风网  晋ICP备202100560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