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出山西》412期:太原扭转乾坤
  •   

 

编者按:山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三晋大地璀璨的文化瑰宝,黄河新闻网邀请省内文化学者,将散落各处典籍中,有关山西的历史典故、成语故事,经收集、整理、精编,借助网络多媒体表现形式逐一发表,让山西的文化传播得更广、更远。

赵飞:上回说看了《长安十二时辰》馋的不行,但越看到后面越是胆颤心惊,阴谋一重重太可怕了。幸好知道历史上此事将会过去,但后面的混乱真不怎么样。而且故事设定发生在唐天宝三年,那正是开元盛世之后,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开始。

马越: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就是著名的安史之乱。“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史起兵造反之后,一路从范阳(今北京西南)长驱南下,先后攻克洛阳和长安,这在当时属于东西二都,安禄山也在洛阳自称为大燕皇帝。但他们并没有攻克中间的太原,于是史思明分别从博陵(河北定州)、上党、大同、范阳调兵十万会攻太原。

赵飞:太原是唐朝起家之本,唐太宗李世民称太原城为“王业所基,国之根本“。当时在历代唐朝皇帝的建设下,太原成为跨在汾河两岸三座城所组成的巨大而坚固的城池。太原在唐朝是仅次于长安洛阳的第三大都市,被称为北都,甚至在武周时期被武则天称为“北京”。所以史思明攻打太原的时候,城里虽然只有地方武装团练不满万人,兵力悬殊,但好在太原城池坚固。

马越:《长安十二时辰》里的李必历史上真名叫做李泌,在安史之乱之后他构建的反攻计划及时令李光弼自太原出井陉,郭子仪自冯翊入河东,两支军队来牵制叛军。所以史思明攻来时候李光弼率众在城外挖战壕,利用地道扑杀攻城叛军,在城头还放了抛石机来轰击史军,叛军死伤无数被迫后退。

赵飞:史思明这边干着急攻不下太原,而安禄山那边早已被儿子安庆绪暗杀篡了位。急不可耐篡位的安庆绪下令史思明回守大本营范阳。史思明主力一走,李光弼亲率敢死队出击,全歼围困敌军七万人,是以太原守卫战成了安史之乱战役之中最为关键的一场。

马越:安禄山算是一朝不慎满盘皆输,他本以为占领了长安就可以夺天下,而太原就偏偏断送了他的皇帝梦。太原是河东节度使的治所,地处战略要地,是河东乃至中原之根本。为了打开太原这道防线,安禄山投入兵力过大,分散了战斗力,继而影响了后续计划,给了唐军喘息的机会。

赵飞:正因为战斗力分散,各人手中握有不同权利,所以内讧就开始了。安禄山儿子安庆绪杀了安禄山,史思明又杀了安庆绪,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最后又杀了史思明。这样儿子杀老子,部将杀统帅,叛军就再不成形。于是李光弼也就按着李泌的计划从太原出发,一举收复河南河北的失地。杜甫也听闻消息写下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马越:正是有了山西这块根基,唐王朝得以衰而不亡。风雨飘摇的唐王朝又在藩镇割据的重重包围之中支撑了近二百年的时间。

版权所有:晋风网  晋ICP备202100560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