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讯(记者周昱丽)4月28日,人民银行山西省分行召开2025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数据显示,山西省金融保持平稳运行。全省社会融资规模、金融机构贷款、存款均保持平稳增长,信贷结构继续优化,支持经济恢复和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社会融资规模稳定增长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截至3月末,山西省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达6.8万亿元,同比增长9.3%,增速快于全国0.9个百分点。其中,投向实体经济的本外币贷款新增2115.5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549.7亿元,合计占比超96%。金融支持重点领域力度加大,绿色贷款余额突破5328.2亿元,普惠小微、民营经济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4.7%和10.2%,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6.8%,显著高于各项贷款平均水平。
货币政策精准发力 企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人民银行山西省分行落实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推动信贷“量增、价降、结构优”。一季度,全省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降至3.44%,普惠小微贷款利率降至4.43%,同比分别下降0.51和0.48个百分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效能凸显,累计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125.4亿元,并通过“绿票通”“科票通”支持绿色、科创企业融资近20亿元。
金融“五篇大文章”落地见效 服务实体质效提升
围绕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金融五大领域,山西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技金融方面,支持再贷款清单内项目授信159.1亿元;绿色金融方面,碳减排贷款累计发放502.65亿元,惠及265户企业;普惠金融领域,民营经济贷款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1.95%、24.7%。此外,数字金融与养老金融协同推进,消费贷款余额达6872.72亿元,同比增长7.54%。
跨境人民币结算“开门红” 区域合作再升级
一季度,山西省累计实现经常项下加直接投资跨境人民币结算205.46亿元,同比增幅达76.12%,占本外币结算总量比重突破30%。通过推动京津冀晋蒙五地2970家优质企业名单互认,企业跨境结算效率显著提升。其中,大宗商品、运输设备等重点领域人民币结算占比达40%,印尼、阿联酋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结算占比超30%。
人民银行山西省分行表示,下一步将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续优化信贷结构,深化区域协同,为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更坚实金融支撑。